静海寺位于狮子山西南麓,始建于明永乐九年(1411年),是明成祖朱棣为褒奖郑和下西洋的功绩所敕建,赐名“静海”,意为四海平静(祈求太平)。静海寺建造之初占地约30亩,各类殿堂80间,郑和晚年一度在该寺居位,下西洋带回的一些奇珍异物供养于寺内。明嘉靖四十三年(1516年),李时珍曾住在静海寺考察郑和下西洋带回来的药用植物,增补了《本草纲目》。
清道光二十二年(1842年),鸦片战争的战火迫使清政府答应与英军在静海寺议和,签订了中国近代史第一个不平等条约《南京条约》。
静海寺历经战火,几修几毁,1937年日军一把火,烧得仅存僧舍8间。1987年复建“静海寺旧址”;1990年被辟为《南京条约》史料陈列馆,正式对外开放;1996年为迎接香港回归扩建“静海寺旧址”,并铸造了“警世钟”;1997年6月静海寺《南京条约》史料陈列馆被中宣部命名为“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”;2004年静海寺再次扩建后占地12000平方米。
全景欣赏